城区卫生健康和体育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关于区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第5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6-28 发布机构: 城区卫体局

徐登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  开创居家养老“新天地”》的建议提案非常好,感谢您对卫体事业的支持与关注。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不断探索老年健康服务新路径、新模式,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有效对接。

一、主要做法

(一)提升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水平

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当好辖区老年人健康的“守门人”。2023年,全区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服务人数40911人,健康管理率为74.73%;建立健康档案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为52237人,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50076人,签约率为91.47%。

(二)增加老年医疗资源有效供给

一是推行“医疗卫生机构内开展养老服务”的模式。目前全区二级以上医院(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区中医院)均开设了老年病科,为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关工作提供了专业平台。

二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2年北街办事处东后河社区以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满足老年人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为目的,积极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养老服务,每年定期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指导、家庭医生签约等健康管理服务;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康复、理疗等服务;制定居家养老探访服务制度,与辖区失能、高龄、行动不便老人签订家庭医生协议,并定期提供巡诊服务,组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监护人等参与失能老年人照护者培训,受到老年人一致的好评。   

三是强化医疗服务。近年来,为进一步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我局开通了便民服务,全区医疗机构在导诊设置老人就医指导服务,设置老年人挂号、就诊和缴费等便捷、优先服务绿色通道,并开通医院无障碍通道,购置轮椅等便民便行设备设施。尤其是按照省、市卫健委要求,2021年以来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各级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在2021年城区公立10个医疗机构荣获为山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1个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将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就医环境,推进医院人性化、温馨化、便民化建设,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四是加强老年人才培养。2021年先后3批组织各机构20余名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省卫健委组织的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工作线上线下培训,提升服务水平。10家山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也积极开展老年医学知识、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老年患者水平。2021年各医疗机构累计开展培训50余次。

五是积极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以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为契机,积极推动社区与医疗机构双向联动,10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参与到行动中。通过开展巡回义诊、定期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上门服务等,逐步探索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更舒心的实践路径。截至目前,我区已组织市二院、中医院在全区开展22场次讲座,为71名评估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129次上门服务,发放各类健康宣传资料10000余份。

(三)推进医养结合深入发展

近年来,我区注重发展多种模式的医养结合。一是“双资质”型。即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目前我区有一家省级医养结合试点机构:白云同德养护院(现以停办养老服务);一家市级试点机构:凤凰山分院 。二是“协议型”。即养老机构与邻近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我区六家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三是开展基层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试点工作。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被确定为省级基层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试点机构,积极探索实施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

二、存在问题

我区在老年健康服务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是:

(一)医养结合体系有待完善。当前,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缺乏制度化的政策支持,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配合,尚未真正形成协作机制。

(二)医养结合市场发展滞后。一是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养老服务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二是对于小型养老机构而言,开设医务室的硬件和人力成本较高,导致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公立医疗机构由于建院较早,地方受限,不具备开设养老机构的条件。

(三)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水平很难满足养老医疗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和村(社区)发展不均衡。

(四)人才队伍素质和服务层次有待提升。人员流动性大,专业养老(心理、精神等)医学人才匮乏,护理员队伍存在专业技能不熟、性别比例失调等供需失衡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争取在服务体系上有新进展、在服务模式上有新举措、在服务数量上有新突破,着力构建高质量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助力健康城区建设。

最后,非常感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您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