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我的手机丢了,有人捡来交给你们没?”
“警官,我家孩子还没回家,你们看到没?
……
在城区分局西街派出所,有这样一个警务室,占地17平方米,东至程颢路、西与西吕匠等社区交界,南至书院街、北接张岭村地界。这小小的0.25平方公里,管辖着常住人口6200余人、暂住人口1000余人。2023年底,社区民警郜扬帆就工作在这间17平米的警务室里,“这里商铺门店多、高层住宅多、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易产生矛盾纠纷。从一名刑侦‘老兵’转变为一位派出所‘新战士’,我能做的,就是守住群众的平安。”
警务室建在社区里,社区民警扎根在群众中,群众遇到疑难问题推门就能找,居民一个电话民警就能到......警务室成为了群众服务的办事点,社区民警变身社区管理的“大管家”
“多亏了你们民警帮忙协调,不然我们兄弟俩就要反目成仇了。”3月1日晚,书院街的王大哥,看到前来走访的社区民警郜扬帆,立即迎了上去。去年年底,王家兄弟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引发冲突,两家人找到警务室,闹得不可开交。郜警官请来人民调解员和基层法院代表,通过七次耐心交流,普法宣传,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这件事得益于前书院警务室的创新机制。“以前,前书院警务室辖区纠纷类警情占比达42%,我们针对这个特点,探索出3个‘五’矛盾调解机制。”西街派出所所长侯磊讲道。“只要涉及群众的事,就无小事,我们就是要从这些小事开始预防。”
发展五支调解队伍。充分吸收多方力量,变“单打独斗”为“整体作战”。由民警、司法、人民调解员、行政调解队、志愿者“多维度”参与,利用多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多元解纷”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
探索“五步”调解方法。首先,让当事双方“泄气”,听其倾诉,释放情绪,实现“静心”;其次,和当事人拉近距离,以诚相待,从而产生共鸣,实现“共情”;再次,晓之以“情理”、“事理”、“道理”,让其慢慢放弃原先的思想执念,实现“明理”;最后,通过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切入,德法并施,双管齐下,相互配合,最终实现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
形成五项调解机制。一是摸排机制。抓住源头防范这一关键点,采取警情梳理、定期研判、入户走访等方式,积极拓宽矛盾纠纷摸排渠道。二是会商机制。依靠“五支”队伍组织专门会商,积极促成矛盾纠纷化解。三是通报机制。对纠纷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特别是房产物业、涉众投资、劳动关系等行业领域的苗头性问题,通报相关部门,推动前端防控、源头治理。四是流转机制。对于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对接,有效流转,积极推动其主动介入,开展工作。五是回访机制。针对已经化解的矛盾纠纷,按照“30天回访机制”进行回访,对婚恋、家庭等易“复燃”的矛盾纠纷,视情增加回访频次,防止矛盾回潮反复。
自“三个五”调解机制的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力度迅速提升,2023年以来,前书院警务室共调解纠纷19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前书院警务室始终以“服务为民”为宗旨,不仅在空间距离上贴近老百姓,而且在感情和心理上贴近老百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多办“暖心”实事。
2024年3月,郜扬帆又来到社区进行反诈宣传。“为百姓们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得做好。走在路上每个群众都跟你打招呼,工作才算做到位。”
服务为民创新举措。推出便民服务项目,将基层派出所的户口、身份证、居住证、犬证、无犯罪记录证明等办户办证业务,全部延伸到警务室,并配齐配全彩色打印机等必须的办公设备,做到“应该办的马上办,能够办的全力办,可代办的帮着办”,让老百姓办事儿能够少跑腿儿、更省事儿。
联企服务优化环境。主动与企业进行对接,签订《警企战略合作协议》、开办网上警务室,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情况和问题困难,提供“暖心”服务;定期深入企业,加强对涉企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确保企业“内部安全”。
护蕾行动守护未来。依托西街所“护蕾”工作室,不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不良行为干预矫治,共组织开展法制进校园、预防校园霸凌等活动15次;组织民辅警、凤城蓝卫志愿者等力量常态化开展护学行动,对摸排掌握的辖区3名问题青少年,强化警网联动,家校共管,积极开展帮扶教育。
“我们通过设立‘护蕾工作室’的方式加强警校共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重心前移、源头预防、全面服务,努力呵护学生们健康成长。”西街派出所侯磊表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前书院警务室也逐渐被群众认可,成为让群众“安心”“舒心”“暖心”的警务室,用他们的话来说,“群众认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