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联动“一件事” 联评联审“加速度”
——晋城市区两级审批部门创新推行“涉水一件事”集成改革
近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与晋城市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打破层级壁垒,创新工作模式,对晋城市西环更新提升(中原街-北环街)道路工程的洪水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采用“涉水一件事”方式进行市区联动、联评联审,实现了审批效率的显著提升。
以往,同一个建设项目涉及不同层级审批部门的涉水事项,建设单位需要“分头跑、多次报”,分别准备材料、分别接受现场踏勘、分别组织专家评审,耗时较长。为解决这一痛点,晋城市与城区两级审批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加强协同联动,决定对该项目进行“捆绑式”审批。
“一套材料”统一申报。在项目前期,两级审批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共同指导建设单位对该项目的洪水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申报材料进行优化,避免了材料的重复提交,为建设单位减轻了负担。
“一次踏勘”联合到位。审批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环节——现场踏勘,由市级审批部门统一组织,协调水务部门、水务专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各方,在同一时间共同完成两个审批事项的现场核查工作。此举不仅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也避免了各级部门及专家分头踏勘、标准不一的问题,确保了核查结果的科学性与一致性。
“一场评审”同步进行。在现场踏勘后,两级审批部门紧接着组织召开了“涉水一件事”联合评审会。与会专家对项目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进行了集中、同步的审查与论证,就两个方案之间的衔接与协同提出了专业、系统的优化建议。
“‘涉水一件事’改革真是太方便了!”该项目报批负责人感慨道,“以前跑两个审批,至少要组织两次踏勘、开两次评审会,前后加起来要耗费很长时间。现在市区两级部门联动,一次就帮我们把两个关键环节都解决了,为我们项目至少节省了宝贵时间,让我们对早日开工建设充满了信心。”
此次“涉水一件事”联评联审的成功实践,是晋城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和重大突破。它通过机制创新,将分属不同层级的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和系统集成,变“串联”为“并联”,变“分头审”为“一起办”,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为项目开工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下一步,晋城市、区两级审批部门将认真总结此次联评联审的经验,将“涉水一件事”改革模式常态化、制度化,并逐步拓展到其他领域的审批服务中,持续打造审批环节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