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司法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关于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TA001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6-28 发布机构: 城区司法局

    法治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几年,城区主动适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广大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大中小学生,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经营、依法竞争的氛围逐渐形成。但不可否认,在法治宣传教育方面还有一些问题:
  1.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人认为法治宣传教育主要是司法行政机关的业务工作,因此开展和参加各种法治创建活动不主动不积极,参加普法考试也是应付走过场。
  2.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人员缺乏。过去的“五老”法治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普法讲师团、法律明白人等在法治宣传教育中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因得不到支持和关心,逐渐被丢弃,导致普法队伍力量薄弱。
  3.缺乏长期规划与部署。一些部门、单位没有制定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切合实际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长远规划。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呈现出短期性、临时性、阶段性、分散性的特征,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开展工作。
  4.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单一,受众覆盖面不广。标语式、广场式、广播式、传单式的法治宣传教育虽然也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效果,但是存在受众面狭窄、没有针对性、缺乏系统性的缺陷,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与建设法治国家的宏观要求不相适应.
  5.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不符合广大民众的文化实际水平。宜传内容专业性过强,解释法律比较生硬,缺乏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生活、对法与理进行条分缕析的鲜活案例。
  从实际情况来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大有可为,群众的热情也很高,建议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满足群众的需求:
  1.全社会都要重视法治宣传教育,为法治宣传提供阵地和载体。要综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可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示范工程,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发挥新闻媒体的主导作用,加大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的法治专栏建设力度,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充实队伍,壮大法治宣传教育人才力量。要建立并充实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者普法活动。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和政法系统离退休干部和其他法律服务人员、活跃在基层的文艺工作者、个体工商户、出租车司机等人员参与进来,让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街道、课堂舞台,以及每一处需要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的地方。
  3.要紧跟时代特点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在充分运用传统宣传教育手段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新媒体的作用,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比如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传媒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4.创新普法内容,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法治题材电视连续剧《底线》2022年的热播,贺岁片《第二十条》在2024春节的热映,充分说明法治教育宣传不能仅靠以往的办讲座发传单挂横幅之类,要把真实的案例和不同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给群众。
  5.既要抓关键节点,也要抓日常宣传,还要重视特殊人群。比如利用12月4日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等各种纪念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法治宣传教育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平时的点滴宣传,潜移默化也要常抓不懈。还有某些特定人群如领导干部、青少年、流动人口、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年人等,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要加强特别教育。
   

              -------------------------------------------------------------------------------

                   关于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TA0013号提案的答复

牛永爱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全民普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精准普法,大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广泛营造法治氛围。

1.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区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维护。定期维护吴王山法治文化广场,对版面内容进行更新。发挥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主阵地作用,安排全区61所中小学校轮流进行参观。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图书室(角)等法治文化阵地,134个村社区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今年以来,在凤凰山矿社区建设法治文化广场1处。

2.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利用微信群推进精准普法,全面推行“1+4+1”工作法(“1”即法律顾问这一支队伍,“4”即每天一信息、每周一视频、每月一主题、每季一讲座这四项重点任务,“1”即年度考核这一重要手段),推动精准普法规范运行、深入人心。目前,已畅通区司法局、8个司法所、134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789个网格4级通道,覆盖全区一镇七街道、精准连接50余万居民群众,推送各种法治宣传信息400余条。

同时,注重选择“以案普法”类信息、视频进行推送,案例结合热点、贴近生活,如:电影《第二十条》上映期间推送《“法不能向不法低头”!从电影《第二十条》看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春节期间推送《买不到返程车票不能按时上班,算旷工吗?》《【以案普法】围观烟花时眼镜遭烟花坠落物击伤,责任谁担?》等,“五一”小长假期间推送《出境旅游,这些东西不能碰》《【以案普法】5年状告15家用人单位!劳动碰瓷要不得》等。
  3.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利用开学季、“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26”知识产权日,积极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广泛营造法治氛围。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根据学校撤并情况,为61所中小学校调整法治副校长,发动法治副校长走进课堂,为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已开展各类活动130余场。大力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宣传,积极参加全区“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民法典》《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法律援助法》《人民调解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书籍及纪念品800余册(份),解答法律咨询10余人(次),受到群众的欢迎。在白马禅寺开展“法律进宗教场所”国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30个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部分白马禅寺信众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