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主要成效和举措
(一)坚持责任为要,树牢法治导向。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示范带动,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分管领导上下协调、牵头落实,各股(室)、所、队、中心、协会负责人分工协作、通力配合,推动形成“党组牵头、分级负责、股所联动、全局参与”的工作格局,拧紧了法治政府建设的责任链条。
(二)坚持学习为先,筑牢法治思想。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局党组“领头雁”作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法治思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严格制定年度学法计划,将学习市场监管涉及的法律法规等内容固化到“中心组学习”、“云课堂”等学习阵地,在学习中强化法治思维,在实践中筑牢法治根基。三是加大法治宣教力度。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放在第一位,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每月一法”大学习,举办了15期“市场监管大讲堂”,参加了12期“行政执法大讲堂”线上培训。制定了普法责任清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普法宣传贯穿于日常履职过程,在全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知识产权、计量、食品安全等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宣传彩页2万余份。
(三)坚持制度为纲,推进依法行政。一是严格实施执法公示制。严格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对依法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公示,并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人员的相关信息、“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结果。二是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要求执法人员应当通过文字、音像记录等方式对执法程序、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行政执法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记录。注重基层法治建设,明确了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要求,明确了执法过程中现场检查并拍照记录入卷规范、执法记录仪及其他录音录像设备录制的音像资料保管方式、记录入卷办法和要求。三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按照《行政处罚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要求,对办理的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审核。制定了《晋城市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工作规程》《晋城市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规范行政执法办案工作制度》,明确了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案件的范围、参加人员及程序,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法治化。2024年以来,法律顾问代理接受法律咨询25次,现场提供法律服务5次,出具法律意见书5份。共审核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445件,104件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由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四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落实省局、市局制定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对轻微违法行为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规范经营行为,152件案件采取不予处罚措施。
(四)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24年,积极组织全区20个成员单位部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成了“一单两库”建设,双随机监管平台录入检查对象82693户,369名执法人员录入执法人员库,完成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任务47个,检查市场主体257户,本部门双随机抽查任务51个,检查2034户。
(五)开展重点领域执法,提升法治效能。聚焦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加强监管执法,加强医疗机构、教育收费、公用事业服务行业价格等价格监管,创优消费环境建设。2024年,以民生领域查办“铁拳”行动为契机,共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572件,其中涉及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领域的违法行为405件。
(六)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一是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检察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积极认真办理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2024年,共办理检察建议5件,司法建议1件。同时,举行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12次。二是加强行刑衔接。主动与检察院、公安部门建立了双向联动协作机制,保障了案件的快查快处快办。2024年在行政执法中,共有15件案件移送公安部门办理。三是抓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2024年参加行政复议案件21件、行政诉讼案件1件。
(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化解消费纠纷。以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为抓手,开展12315消费维权服务,共接收各类投诉举报7581件,办结7233件,办结率9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43万元。健全诉求快速解决绿色通道机制,开展就地就近提供和解、咨询、宣传等服务,精心培育授权并实际运用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服务企业(ODR)272个,建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83家。
(八)推进智慧监管,强化网上监督。积极探索特种设备电子身份证“二维码”精准管理,目前已使用单位620家,在用特种设备5443台(套),基本实现全区在用特种设备“身份证”全覆盖。建立了智慧化“明厨亮灶”监管系统,平台接入78家餐饮单位,包括65所学校、4家养老机构、9家承接重要活动的大型餐饮企业,利用平台智慧监管功能,实现了实时监控、双向对讲、预警告警、食材溯源等功能,有效保障了全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清单》。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明确法治建设责任和目标,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全面重点工作安排,局党组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报告两次,形成以“关键少数”带动“最大多数”的工作格局。二是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年终述法制度。内容包括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依法治理决策部署情况等五项内容,严格按照市场监管工作需要定岗定责,坚持推行“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考核管理,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不断激发了广大监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三、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打算
一是受业务工作繁重的影响,普法宣传教育落实的广度和深度有限,普法宣传力度需深入推进。二是各项法律法规学习仍缺乏系统性,碎片化学习较多,精研深思少,导致理论学习不深入,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执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三是监管难度增大,城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场主体体量居全市之首,导致基层执法人员在消费投诉、安全监管等面临很大压力,面临的执法难度和风险逐年增加。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必修课,切实做到了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真抓实干为导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法治意识和业务能力建设,夯实业务知识根基。加强与区直各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业务指导机制,合力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为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晋城市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