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促进小微农企精品化生长 助力农业产业高力量发展》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现将我区目前的一些政策及做法向您简要介绍: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小微农企是民营经济中小且重要的一环,我区全面推进“蚂蚁雄兵”战略,践行“服务是海”,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发挥区位优势和龙头农企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微企业走优质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聚焦聚力目标企业,加大产业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专业服务,引导全区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培育,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建设。专精特新企业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是行业的佼佼者,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和升级库,动态跟踪企业运行情况,是培育壮大小微农企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按照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评价要求,分梯次、分阶段培育,形成可持续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5月,截至目前我区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家。其中,涉农企业有4家,山西康立生药业有限公司、山西小熊一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龙谷仓粮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晋城市一凤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晋城市德缘合工贸有限公司、山西兰花酿造有限公司等公司已被列入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以上涉农企业是我区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引领力量。
二、加强人才智力支持,鼓励创新发展。一是定期征求企业技术需求,针对中小微企业个性化需求,选派科技特派员。2023年来自省内外的 8 位高端科技人才,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对一”辐射服务、科技支撑,帮助解决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中的技术研发问题,提升中小企业产品竞争力,创造实际效应。二是组织企业参加开展“长三角科技资源晋城推介会系列活动”,利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帮助解决我区重点产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山西康立生药业有限公司与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樊博士一对接,企业围绕产品提取物及老产品二次开发等需求与专家进行深度交流,樊博士建议可以利用国药中心目前的科研成果,结合企业的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三是组织创业参赛,激发企业创新潜力。举办“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共25个项目参加大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共同打造为中小企业和创客提供交流展示、产融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提升了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四是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参与录制“城区成就人才”主题首期节目《归巢学子话城区》,与海外学子代表、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训代表、高层次人才代表、创业创新青年人才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碰撞,就我区产业转型发展进行介绍,引导和鼓励在外大学生回故乡建家乡,积极为城区发展贡献力量。
三、专项安排部署,强化服务力度。5月16日,组织区民营经济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社局等17家相关单位召开助企纾困工作部署会议。梳理了各级各部门助企纾困政策,并结合我区实际细化工作举措,制定了《晋城市城区关于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任务清单》,组织编印了《晋城市城区助企纾困政策汇编》,成立了3个入企服务小分队,深入企业开展“三进四送”(进园区、进双创基地、进企业,送政策、送法律、送专家、送服务),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提高惠企政策知晓度。开展“一对一企业管家服务”、“法企同行”法律服务,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等信息服务。12月底,小分队共入企285户,公共服务联盟单位入企业服务20780户次。
四、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我局多次组织召开“政银担企”对接会,总共为企业新增授信意向1588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一是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互助补偿机制,用好信用保证基金,为信用好、有潜力的小微、“三农”、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截至2023年12月底,已累计为1158户企业授信11.5亿元。二是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财政性工具逆周期调节作用。2023年完成融资担保业务规模18.37亿元,服务市场主体3952户;服务小微、<需要引号>市场主体担保规模达到17.77亿元;为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融资担保4100万元。坚持降费让利,对小微、“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担保费率全部降至0.8%,大、中型企业参照现行标准下调20%,2023年共减免保费327.34万元,涉及融资规模137683.7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项惠企政策措施落实。一是践行服务是海理念。继续加强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1+2+N”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小微农企提供“找得到、用得起、有保障”的全方位服务。二是加快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强政策引导,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小微农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夯实技术基础、强健研发途径,在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新颖化上深耕细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大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场景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为小微农企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金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