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大力实施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现将我区目前的一些政策及做法向您简要介绍:
“十四五”以来,我局围绕实施“双核”战略,建设五大中心的总体定位,持续深入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一是落实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在日常入企服务和科普宣传中,我们广泛宣传和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做到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各项优惠政策。2022年为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16家高新技术企业下达科技奖励资金共计190万元。2023年对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21家高新技术企业下达科技奖励资金共计196万元。科技资金的持续不断投入,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注入了技术创新的不竭动力。
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牵线搭桥,推动科技型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广泛开展人才交流、技术创新、项目合作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先后推动山西天巨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完成4个合作项目签约,签约金额共计110万元。工作中,我们想方设法,主动沟通,多方协调,推动金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汉通鑫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山西科技学院洽谈合作,成功签约。 2023年,全区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建设完成签约12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完成签约16项,其中双一流高校3项,省外高校7项,省内高校6项,签约金额共计420万元。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推进,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底,全区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
三是建立后备企业库,强化服务指导,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每年年初都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摸底调查,通过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库,制定个性化培育计划,明确目标、强化服务、重点培育,持续发力,不断激发企业申报高企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先后组织举办了多期高企申报专题培训。通过宣传高企相关优惠政策,讲解研发费用归集、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知识,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进一步提高申报成功率。重心下移,主动服务。和第三方机构一起深入企业进行走访座谈,依据高企认定相关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前期测评打分,帮助企业找准差距,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解决方案。锁定企业申报节点,采取电话沟通和实地调研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持续跟进和掌握企业申报进度,明确企业存在问题,按照“差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原则,指导企业补充完善,切实提高申报通过率。截至2023年底,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总数达到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5家。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工作中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二是高新技术人才相对缺乏。人才总量不足,人才“招不来、留不住”,存在“人才荒”现象。由于薪酬高、生活环境差、配套服务跟不上等原因,造成高端人才服务年限短、流动性大,导致企业难以开展深层次技术攻关,严重制约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全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量少。多数企业还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偏低,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下一步,我们将狠抓产学研合作创新,狠抓创新平台建设,狠抓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工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